中国青年网

冰点

首页 >> 冰点+ >> 正文

为什么设立三倍于诺贝尔奖奖金的教育奖

发稿时间:2019-10-30 08:21:52 作者: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 从玉华 杨海 来源: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  陈一丹

  为什么要到死才捐?早点捐吧

  教育有不变的东西,就是对人的培养

  我这一辈子做不完,就一代一代去做

  因为做过企业,做公益心里更有底

  记者:腾讯的创业经历带给你的,除了金钱之外,最大的财富是什么?它影响了后来你做公益吗?

  陈一丹:有很大影响。把企业运营的经验用到公益上,这点非常重要,最后都是一种提供产品和价值的能力。因为做过企业,做公益心里更有底,知道怎么把一个事情做好。无论是建设团队,还是运作项目,都能够比较系统性地推动。

  记者:郭美美事件、罗尔事件对公益圈打击很大。而你强调“理性公益”,强调公益的透明不仅是真假的透明。怎么理解?

  陈一丹:任何社会领域都会碰到各种问题。公益领域对人尤其有更高的道德要求。这个要求我觉得是对的。但不要变成绝对的道德枷锁。

  我认为,在法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,公益关键是要持续创新和进步,有时在挫折中进步,有时在进步中进步。其中,互联网科技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。大家已经看到,科技让公益发挥了巨大的力量。未来,公益要更加健康、更加体系化,还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。

  科技的力量怎么应用,要有一个导向。我们的导向就是透明公益和理性公益。只有建立更加透明的机制,才能慢慢形成更加理性的文化。所谓理性就是,关注公益项目本身,而不是苦穷惨的故事。互联网公益领域,我们在全世界是走在前面的,未来还要继续下去。

  记者:你赞赏哪些教育者?你是否想过,10年或者更久以后,直到今天桌上人都不在了,那种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子?

  陈一丹:从小到大,奶奶对我影响非常大,她是个文盲,她把我父亲培养成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,所以,我一出生就在城市。她的教育是日常教育,各种默默的支持或者是寒喧,不给你压力,她讲得特别温和。

  我到现在最尊敬的人就是我奶奶。她对人太好了,对周围的人都是无条件的,总是给人一种与人为善的力量和帮助。她本性如此,是我现在还要克服一些缺点才能达到的。

  对教育作出贡献的人,我都赞赏。比如,孔子、释迦牟尼就是很好的老师。近代中国的教育家,像蔡元培、张伯苓,我也很羡慕。

  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,让他适应当下和未来的时代。我想,教育只是一个手段。通过教育,最终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幸福。

责任编辑:工蚁
加载更多新闻